人民币外储份额为何逆势上扬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人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币外在全球披露币种结构的储份外汇储备资产中,人民币储备资产规模达3364亿美元,何逆环比微降8.43亿美元,势上减少0.2%;全球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为2.88%,人民环比上升0.09个百分点,币外实现了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的储份“九连升”,占比再创历史新高。何逆
一季度,势上全球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规模下降,人民主要是币外因为外资减持人民币债券。同期,储份债券通项下,何逆境外净减持人民币债券1266亿元,势上其中,分别减持人民币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216亿元和6亿元。后两种人民币主权和准主权利率债,是当前全球人民币储备资产配置的主力品种。当期,以人民币计值,境外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规模下降146亿元。若忽略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的估值因素,这相当于同期外资减持人民币国债和政金债合计规模的近三分之二。
全球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不降反升,主要是因为当季外汇储备资产规模下降的币种,不仅有人民币,还有美元、欧元和日元,乃至全球外汇储备规模总体也趋于减少。
受国内通胀上行、货币紧缩及紧缩预期影响,今年以来美债收益率飙升,引发美国股债“双杀”,导致一季度全球美元储备资产下降2154亿美元,减少3.0%。其中,既有境外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机构净抛售美元资产,也包含了资产价格波动引发的估值效应。
在美国以外的其他主要市场,叠加美元指数走强,触发了当地股债汇“三杀”。一季度,欧元储备资产下降1377亿美元,环比减少5.5%,欧元兑美元汇率贬值带来的负估值效应贡献了47%;日元储备资产下降389亿美元,环比减少5.9%,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形成的负估值效应贡献了90%。
一季度,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下降3708亿美元,环比减少3.1%。其中,美元、欧元、日元前三大货币的储备资产规模合计下降3920亿美元,占到106%。当然,部分新兴经济体抛售外汇储备,干预本币汇率贬值,也是造成全球外汇储备下降的原因。由于同期人民币储备资产微跌0.2%,远低于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平均降幅,故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不降反升,这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币第五大储备货币的地位。
当季,美元指数升值2.5%,这虽有助于推升全球美元储备份额,但由于美国股债“双跌”,基本抵消了美元强势带来的利好,最终全球美元储备份额仅微升0.02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历史低位。这表明,美元强势对于美元储备份额的提振作用有限。而欧元和日元储备资产规模降幅均达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降幅,故一季度全球欧元、日元储备资产份额分别下降0.53个和0.16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逆势上扬,进一步展现了在通胀持续高企、经济复苏放缓、金融动荡加剧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相对强劲的经济金融韧性。但也要看到,在当今八大储备货币中,当期份额上升的是大多数,不仅有人民币,还有英镑、澳元、加元、瑞郎和美元,人民币份额升幅排在第三位。即便是欧元、日元的储备资产份额有所回落,也没有动摇其前三大储备货币的地位。同时,货币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必然是曲折而非线性的,对于未来过程中的潜在波动,我们要有措施上的准备。
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正常状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本币实际购买力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稳慎推动制度型金融开放,加快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为包括境外央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创造越来越便利、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相关文章
- 导读: 乳腺癌复发险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风险始终是患者和家属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这一风险,乳腺癌复发险应运而生,为2025-08-28
- 来源:纳芯微电子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加速从分布式向域控制中央集中式方向发展,系统设计面临以下关键挑战:•系统集成度:功能数量持续增加,需通过高集成方案降低外围器件数量,优化PCB空间布局;•功耗管理:低2025-08-28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薛庆元)互联网时代,各类电商平台种类繁多、层出不穷,对消费者诱人的促销广告和承诺也是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真假难辨,而微拍堂电商平台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平台首页,赫然打着“1002025-08-28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5月23日,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获悉,“货拉拉”网络货运平台在道路严格管控期间,违规发布召车信息、派发订单,为驾驶员从事非法客运、高价载客等违法行为提供网上招客渠道。2025-08-28
-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近日发布消息称,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国共10个城市新投运城轨交通线路247公里,16个城市新建城轨交通线路381公里。截至6月底,全国新投2025-08-28
海南大学:受中国年糕启发的纹理Janus水凝胶,用于身体信号感应和人机交互
柔性电子技术的最新进展将柔性传感器推向了下一代传感技术的前沿,提供了超越传统刚性传感器局限性的变革性解决方案。与脆性传感器不同,柔性传感器具有出色的适应性、可拉伸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与动态生物表面和不2025-08-28
最新评论